诗易魂 发表于 2021-5-19 16:12:09

古诗词,中华文化瑰宝

清朝一个乞丐,临终前写下一首绝命诗,流传至今,令无数文人惭愧
——历史酿的酒

中华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其中独具一格的古诗词,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和其它国家地区一样,我们的诗歌也随着历史不断演化而改变,一直流传至今。但古体诗词已经很少人写了。近代流行的是新诗。即自由诗;也叫现代诗。自由诗顾名思义没有古体诗词在格律、平仄声调以及字数对仗等诸多的限制,给了诗人更多的自由创作的空间,可以让诗人的思想挥洒自如达到无上境界。但事物总不会十全十美,现代诗也有一个弊端,那便是门槛比古体诗低;比古体诗词少了一些诗歌独特的韵味。而且因为现代诗太自由了,反映出来的诗的意象鱼龙混杂。

好的现代诗,当然有其特有的魅力。但是也有一些分行诗只是滥竽充数,甚至有网友称其为“垃圾诗”玷污了诗坛。例如:前段时间传的沸沸扬扬的贾浅浅。就因为她是小说家贾平凹的千金,可谓翻风弄雨。贾浅浅两首所谓的诗《我的娘》和《朗朗》,引来了一片叱责之声,被网友们戏称为“屎尿诗”。贾浅浅的一首《Z先生和Z小姐》,用词更是少儿不宜,不堪入目。因此,贾浅浅的现代诗,被网友冠名“浅浅体”。其实在此之前,还有“梨花体”说的是赵丽华的诗。网友们读赵丽华的诗,发现就不是一句话,空格键敲分行就成了诗吗?如今,赵丽华早就退出诗坛多年,转行当画家了。

我们前人写诗,讲究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思是诗歌的创作,不是心血来潮,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内心的有感而成,是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自然精华。古人整体的诗歌创作水平,或许是今人所无法媲美的。今天笔者要讲的这首诗,却并不是古代著名诗人的杰作。而是清朝嘉庆朝,一位无名乞丐的临终绝句。这首诗的水平如何呢?
据说这位乞丐,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被冻得半死。眼看就奄奄一息已到了弥留之际。临终前,他有感而发用纸条写了首诗藏在身上。乞丐冻死在路边后,恰巧有一位善人经过。他见乞丐死得可怜,于是帮他料理后事,在庄上下葬让他入土为安。安葬这个乞丐时,这位善人和庄上的人们搜出了他身上的纸条,写着: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而今不吃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这位善人看到这首诗,点头称赞。庄上也有几个秀才,也都是好诗之人。他们轮番着拿起纸条读了起来,都纷纷自叹不如。于是,这首诗和诗背后的故事,也就流传了下来。这首诗的精髓,便是有文人“风骨”。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在追求个性风骨。但真正具备文人风骨的却寥寥无几。而这位乞丐虽然已经穷困潦倒,但临死依然保留自己的人文“风骨”的确让人佩服。下面笔者和大家一起读读这首七律诗:
首联: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乞丐在诉说自己的身世浑浑噩噩有如水上之鸥。鸥是在水上漂游一生的动物。所以这里有两层意义:一是随波逐流;二是起起伏伏。因此对于乞丐的身世,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曾风光过,可能做过官。正所谓宦海浮沉而最后落魄街头沦为乞丐,再次拿着竹杖走北过南环游神州大地。这与很多名人的遭遇都非常相似。这句诗中,“浑”和“又”字,用得恰到好处所以内涵就加深了。
颔联: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意思是:讨饭的碗经常在傍晚盛这一轮残月(讨不到饭那个碗就只能装一碗清水来充饥,清水如镜也就映出一轮残月),就这样敲着歌板迎着清风唱透初秋的年景。嗯,落魄中仍然保持超脱的浪漫。用碗来装残月,还不够超脱不够浪漫吗?这里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思考一下:乞丐流落街头生活艰苦,最后还被冻死了。虽然身临绝境,但是他还能保持着内心的乐观,这位乞丐的内心是多么的强大。物质虽然贫穷但精神世界是何等的富足?
颈联: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两脚踢翻”、“一肩挑尽”,用得非常有气势。但不管怎么超脱,既然身在凡尘就免不了要脚踏实地地沾染尘土。而这位乞丐的气概,却要用双脚踢翻这不平的尘世界。用个人的担当,一肩挑起人间的忧愁。
尾联: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意思是:如今我已(将死)不再吃乞讨而来的饭食了,你们这些守门的黄狗,又何必对着我吠(叫)个不停呢?这首诗的“风骨”便来自这尾联。这也是表达整首诗的灵魂所在。“嗟来食”出自《礼记》,饿死不吃嗟来食。指的是对于别人傲慢的施舍或者不屑的给予,即使饿死了也不吃。然而,这位乞丐即使最后做到了不吃“嗟来食”(乞讨而来的食物),那些狐假虎威的“黄犬”却还是对着他狂吠不休。或许由此能体现世人的一种类似“笑贫不笑娼”的偏见。但笔者隐隐约约觉得最后这句诗更能说明诗人之前很可能是做很大官的,因被人谗言而被贬沦为乞丐,因此产生怨气:我都不跟你们争吃了,你们为何还要象疯狗那样狂追不舍呢?以前文化高有见识的人都做官。没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能写出这样的诗么?
这首诗,之所以被传颂,完全是因为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真情流露。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写的好不好呢?请记住,你们考试作文时只要真实地写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就能一举打动人心进而争取到评卷老师给予高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诗词,中华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