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讣告
——黑眼观天下
《纽约时报》补发了一篇迟到63年的讣告
四月,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的时节
迟到的讣告 我想过无数个歌颂四月的诗句, 可挑来挑去, 也好不过林徽因的。
《纽约时报》一反常规,刊发了一篇“迟到”了63年的讣闻。
自1851年该报创刊以来,讣告的部分一直是被白人男性垄断的。可今年,《纽约时报》为了去弥补曾经忽视那些伟大女性的遗憾,开展了名为“遗漏”的栏目。希望将注意力拓展到那些曾被边缘化的女性身上。而林徽因在保护中国建筑上做出的成就,当仁不让地得到了该栏目的首肯。
虽然近年来,很多人喜欢用歧视的论调去评论名人,将林徽因包装成一位周旋于一群男人中间的文艺绿茶婊。她的情史被八卦了一遍又一遍。而梁思成也莫名其妙地各种被“扒”。甚至还被捏造各种证据,嘲讽他是性无能。说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个人素质有严重欠缺…
但其实,用八卦的方式,谈论梁思成和林徽因是他们最大的无知和用心恶毒。也许看完这篇文章,你会理解我为何这样说。
在上世纪30年代之前,中国许多古老的建筑瑰宝因不被保护而化为尘埃。那时的中国,古代建筑是被当作普通建筑来对待的,并非象西方国家那样受到保护和研究,直到林徽因和梁思成拿起了手中的画纸。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在开始考察记录之前,许多古代瑰宝已逐渐坍塌。他们想挽救这些已有好几百年历史的建筑,可是这些建筑通常年久失修,而且散布在很远的地方。
古代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许多时候,他们必须途经环境恶劣的农村,才能到达这些建筑的所在地。这对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人来说,却并非易事。梁思成年轻时遭遇的一场摩托车事故,让他后来走路一瘸一拐;而林徽因长期患有肺结核。
他们住的客栈通常很脏,到处是虱子,食物也不干净。而且常常遭受造反农民、士兵,还有土匪的暴力威胁。可为了全面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数年的光阴里,一个忍着肺病,一个拖着伤腿,从北平出发,一路火车、汽车、自行车,骡子…就则样奔波于穷乡僻壤与山峦沟壑中,前后考察了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筑。他们依靠简陋的工具,采用古老的办法,测绘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据报道上的记录,两人最大的收获来自1937年的一次考察。他们在山西省五台县发现了佛光寺。
梁思成考证了佛光寺的年代。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测绘编录。这座令人惊叹的木制寺庙建于公元857年,是当时中国已知的最古老的建筑。它的发现更打脸了日本学者的断言:“中国的土地上没有唐朝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当时,为了确定佛光寺的年代,梁思成和林徽因爬进了寺里最令人生畏的地方:那里住着成千上万只蝙蝠和数百万只臭虫。他们的脚下到处都是尘土,还充斥着无数死蝙蝠的干尸…后来梁思成在书中记述了那段经历:“在完全的黑暗和难耐的秽气中,好几个小时的测量、画图和用闪光灯拍照。当我们终于从屋檐下钻出来吸新鲜空气的时候,发现在背包里爬满了千百只臭虫。我们自己也被咬得很厉害。可是我们的发现的意外收获使得这些日子,成为我多年来寻找古建筑中最快乐的时光!”
而那个曾被冰心讽刺为“我们家太太”的大小姐林徽因,在当时也像个女汉子似的爬上爬下地搞测量。”林薇因坦言:“因为那时我们深怕机缘难得,重游不是容易的。这次图录若不详尽,恐怕会辜负古人的匠心。
人们总爱说:林徽因不就是那个害得金岳霖一辈子不娶的交际花吗?梁思成不就是那个前妻一去世就娶了女学生的官二代吗?名人的段子总是层出不穷,而深入基层考察古迹建筑一路泥泞这段,却因没有噱头,很少被那些人提及。这不公平!
不过也是,一位过于漂亮、受欢迎的女性,总会被人低估她实际的贡献。一位才学横溢的,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染的士子,也只能从堡垒的内部去诋毁他。而他们只是不为自己辩解。因为,中国建筑史上那浓墨重彩的一笔已经说明了一切。
在二战期间,他们保护了日本历史文化名城京都、奈良的珍贵文物古建筑。日本报刊也一再把梁思成和林徽因称为:“日本古都的恩人”和“日本文化的恩人”。可也是那个时候,林徽因肺病爆发卧床不起。战争仿佛永无尽头,他们在这里度过了贫病交加的五年。但在国共内战时期,他们还为保护解放战争中的古建筑,在作战地图上标示列举在战争中避免炮击轰炸的建筑物标志。这给当时的战争带来了很多影响:不管两党打得再怎么激烈,也都会去考虑到历史建筑问题。后人很难想像,焦土遍地的战乱时期,恰是一批中国知识分子智慧喷发的岁月。
建国后,梁家终于结束九年的流亡生涯。回到北平,此时的林徽因已无力站着和朋友合影。在梁思成的建议下,战后的清华大学开办了建筑系。而林徽因受周恩来之托,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为了抓紧新中国的建设,手术摘去一个肾脏后的林徽因,在卧病数年后虚弱地站起来,和梁思成带领清华大学设计小组,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画出了国徽的最初原型。
在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过程中,林徽因以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唐代风格为蓝本,将牡丹、荷花和菊花三种花图案,融合在8个大花环浮雕中,与历史浮雕相互照应,把英雄主题的乐章推向了高潮。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林徽因依然在病榻上运筹帷幄,为保护北京城古建筑而奔走呼吁,直至最后与世长辞,仍心心念念着代表古文化的建筑。 因为他们都知道:历史和文明,总要有物化的东西来承载。承载千年的古建筑一旦被毁,就是永恒的湮灭。“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奠基的灵魂,无形中都在诉说歌唱时间漫不可信的变迁。”两位先生去世久矣,可物转星移,沧桑巨变之中,就连美国的媒体也开始觉醒:要为人类记住一段段历史,守住一个个传奇。
可是,他们做的还是不够厚道,《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摘录了两人很多著作中的观点。但有段话却只字未提。“我们以前就知道,美国和多伦多一些著名的博物馆展出的,一些来自山西庙宇的壁画,是从日本文物贩子手里买来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