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她说的不是性解放,是人性的解放——来源:人民网-国家人文历史 如果在中国评选30年来最具争议性人物,李银河可以进入前三甲。她的关于婚姻、性爱的诸多大胆言论用“惊世骇俗”来形容绝不为过。 早在《光明日报》做编辑期间,李银河结识著名作家王小波,与之结为连理,并开始接触社会学。1988年,李银河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回国后,开始了自己的专业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婚姻、家庭、性别和性。相继出版《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性社会学》、《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同性恋亚文化》与《虐恋亚文化》,这些专著让她声名鹊起,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与此同时,李银河也戴上了中国首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桂冠,在中国发起一场静悄悄的“性革命”。 1997年4月10日丈夫的去世让李银河悲痛不已,她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悼王小波》中,深情写下“我最最亲爱的小波,我们来世再见”,感动了无数人。 2006年成为李银河的转折之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年将她从一个学者转变为公共知识分子。尤其是该年7月的“南京讲座”,李银河发表“一切东西都应该要丰富多彩。如果家庭都只是一夫一妻这个模式,反而显得过于单调”,“任何人都有和除了配偶之外的第三人发生性关系的权利。婚外情是错误的,只因它违反了婚姻法”,这些言论把她推向风口浪尖。对她的评价分化到两个极端,从“英雄”和“灯塔”的无上赞誉到被评为“2006年十大最欠揍人物之一”。李银河说:“如果说当代中国人对于经济、政治、人身安全之类的个人权利已经有了要求,那么在性的领域个人可以拥有哪些权利却完全没有概念。在伸张个人的性权利方面,人们还远远做不到理直气壮。” 性,仍是无法在中国获得正常身份与属性的字眼,过度的泛滥与过度的禁忌,同时存在于这个既开放又保守的社会。这也注定了中国最著名性学家李银河的命运:她致力于在性的领域消除歧视,实现平等,却饱受非议,倍尝艰辛。事实上,她是一个真正的思想家,她说的不是性解放,而是人性的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