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竹简这种东西,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实际上,目前我们通过考古发掘,发现最早的竹简出自于‘曾侯乙墓’。而曾侯乙墓的主人,则是生活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这位曾侯乙活着的时候,历史上发生的最重要的大事,就是那场三家分晋。也就是说,在春秋末期的时候,竹简已经很流行了。据史学家分析,在这个时代之前也应该有竹简在使用,但奇怪的是,目前我们已经发现的年代早于‘曾侯乙墓’时间的墓葬当中,却没有发现其它竹简。所以,后世史学家分析,竹简这种东西应该是出现于西周时期。但具体到底在西周哪个时期出现,然后又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到现在还不能确定。
关于曾侯乙墓竹简,既然当时竹简才刚刚出现,或者尚未出现,那么当时的人们,可能会把记载历史的文字记到哪里?很多人或许会想到两样东西:龟甲和青铜器。
的确,之前我们发现很多记载了甲骨文的文物,主要就是以龟甲和青铜器为主。因为商朝的人比较迷信,喜欢用龟甲来进行占卜。有了重大事件之后,又喜欢铸造大型的青铜器,然后在青铜器上铸下文字。而商朝的这个传统,后来也被西周学了过去。西周开国之后,同样也会在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候,铸造一些青铜器,留下文字记载历史。而我们今天所知的西周历史,很多就是来自于这些青铜器上的记载。
但问题是,这些青铜器上面,又能留下多少文字呢?仅靠这些有限的文字记载有关西周的历史,就是我们今天对西周的所有认知。说到底,有关西周历史的记载少,就是因为当时记载历史的条件太差了。当然,就算当时记载历史很不容易,可是我们的老祖宗,到底还是有记载历史的习惯。很多相关的历史资料,没能直接流传到我们现代人的手里。但是古时候记录历史的那些史官,却有可能看到过一些没有流传下来的资料。比如大史家司马迁老爷子。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距离西周末年,都已经过去六百多年了。所以司马迁当时看西周这段历史的时候,感觉就和现代人看南宋到元朝历史是一样的感觉。不过,司马迁当时在西汉国家历史博物馆上班,我们有理由相信,司马迁能接触到的有关西周的历史资料原本,肯定比我们今天多得多。所以,司马迁老爷子通过整理之后,就写出来《史记》当中有关西周历史的部分。除了《史记》之外,其他有关西周历史的古籍,就只剩下了《竹书纪年》、《尚书》、《世本》等极少数的几本资料了。这些资料,再加上我们考古发现的那些带文字的青铜器,就组成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关西周的历史。而根据这些历史内容,我们所知道的西周,也并不是一个太神秘的时代,反倒是和后来的西汉时期非常相似。
连续打了几十年之后,周朝的地盘确实扩大了不少,但是国力也损失了不少。所以周穆王之后,接下来的周共王、周懿王和周孝王在位期间又开始休养生息。类比西汉的话,基本上就对标“昭宣之治”。
经过这三位周王治理之后,西周的国力虽然有所恢复,但是因为开国时间越来越长,内部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大。当时的土地,虽然名义上都是公有的,没有后来土地兼并的问题。但生产力兼并的问题,却依然存在。简单来说,就是开国时间越来越长,社会逐渐固化,上层分的蛋糕越来越大,底层平民的蛋糕越来越小,所以矛盾越来越多。只是当时的西周人或许还没有这个概念,对这个问题还没法认识得这么深刻。所以,周孝王之后,到了周夷王和周厉王在位期间,就开始逐渐推行严刑峻法,想要靠这种严酷的统治手段,镇压下面的百姓。但这种镇压显然治标不治本。所以到了周厉王在位后期的时候,大家干脆直接起义,放逐了周厉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国人暴动。
周厉王被驱逐之后,周王室长时间没有立天子。因为当时的周厉王只是被放逐了,确并没有死。接下来的十四年时间里,周王室高层一直由两位周公商量着来管理。直到周厉王在流放的地方死了,大家才拥立了周厉王的儿子即位,就是周宣王。而这段长达十四年没有天子治理的时间,被后世称做‘共和行政’。
共和行政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我们只知道很多大事发生过,但是不知道具体发生的详细时间。因为古人的历法和我们不一样,然后他们又没传下来他们的历法。但是从国人暴动的那年开始,后世的考古学家通过发掘整理,把所有历史事件都找到了对应的年份。国人暴动之前的很多历史,直到近年来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之后,我们才有所了解。所以,也有人说,竹简可能就是在这段时间开始逐渐流行开来的。当然,这种说法,目前还没有考古发现可以佐证。而从周宣王登基开始,接下来的历史就比较清晰了。
因为周宣王本就是被大家拥立上去的,所以即位之初有点像傀儡。再加上他继承的是一个烂摊子,所以很多地方都得直接由那些诸侯们来管理。因为这些诸侯开始直接在周王室内部管事了,所以就把这段历史说得很美好,后世称之为‘宣王中兴’。
但是随着周宣王即位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位后期的时候自然也想拿回权力,于是就驱逐和杀掉了一些大臣。所以后世的史书上,就说晚年的周宣王比较昏庸。
周宣王之后,就是最后的周幽王了。周幽王即位的时候,周王室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而距离较远的诸侯国也就处于半独立的状态。而周幽王本人又不是一个特别有能力的君主,所以后来,周幽王废了自己的王后和太子,这件事彻底引爆了王室的所有的矛盾。就因为这个被废的王后的父亲是当时一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申国的国君。得知女儿被废了之后,申国国君直接联系了西边的犬戎,一起进攻西周首都镐京。最终,镐京被攻破,周幽王也在战争当中被杀,整个镐京都被付之一炬。
周幽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直接把首都从镐京东迁到了洛邑。所以周幽王被杀之后,西周的历史也就结束了,再往后就是东周的历史了。
从西周的大致历史脉络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西周绝对不是风平浪静的,肯定也发生过很多可歌可泣的大事。只是因为当时记载历史的手段比较有限,所以很多历史失传了。比如说西周对外的那些战争,到底都是怎么打的?周成王和周康王在位期间,都有那些执政措施?这些都没流传下来。因为这些事情,在古人们看来都是属于‘不太重要’的东西。当时的人们,会记载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没办法记载这些事件的过程。
没办法,就算是一件大型青铜器,也就那么大的地方记载的文字有限。想要在一尊青铜鼎上,写一篇洋洋洒洒的万言书,当时是真的做不到。除此之外,很多有关西周的历史失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时西周进攻的几个敌人,比如西戎、鬼方之类的民族,他们后来都消失了。而他们存在的时候没有完整的文字体系。因为没有文字,所以他们没办法记录历史。如此一来,我们也就没办法从他们的历史记载当中,找到有关西周历史的相关部分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当时记载历史太费劲,所以才会导致后世对那个时代的记载很少。如果蔡伦能够早出生两千年把纸这种方便书写的东西给造出来,那估计我们对夏商周这三代的历史,也会知道的很多。而到了东周之后,因为竹简这种东西开始流行,所以我们对东周的了解要远多于西周。